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是迎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“必答题”。如果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“1.0”版本,那么实施乡村振兴就是新时代全面升级的“2.0”版本。乡村振兴包含“产业振兴、人才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”“五个振兴”,五者相辅相成。其中“组织振兴”主要指基层党组织振兴。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“主心骨”和“领头羊”,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,乡村振兴才能“健步如飞”。 抓好基层党建保“本味”。“秉纲而目自张,执本而末自从。”组织建设对坚持党的领导、加强党的建设、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“一线战场”,只有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,乡村振兴才有源源不竭的生产力和务实高效的组织力,保持基层党组织应有的政治“本味”。 狠抓人才发展增“香味”。人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,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“人才”,推进组织振兴也需要人才。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破除人才引进、培养、成长的各种束缚,构建“党建+产业”发展格局,才能发挥人才的创新驱动作用,营造干事创业“真香”平台。 推进乡村治理显“风味”。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组织振兴支撑点在基层、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。实施乡村组织振兴要努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,发挥好自治法治德治“三治”融合成效,在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基础上,彰显乡村“风味”。 强化作风建设防“走味”。加强基层作风建设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保障,也是解决基层问题的迫切需要。加强基层作风建设,就要坚决反对“四风”,尤其是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。只有不断深化作风建设,为党组织选好“代言人”,为群众培养“贴心人”,才能确保党和国家各项方针、政策在基层不“走味”。 深化基层减负祛“乏味”。著名科学家贝弗里奇曾说: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,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。如果基层干部长期疲于完成一些无谓的事务,就很容易滋长形式主义。因此,组织振兴也须重视基层减负,这样才能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工作落实上来,消除基层工作“ 乏味”,增强干事创业成就感、获得感。
|